主办单位:365备用地址
无障碍浏览
首 页 政务公开 新闻中心 网上办事 文化品牌 广播影视 文化遗产 文化产业 文广党建 互动交流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文化品牌 > 一地一品
 
月浦锣鼓
来源:  作者:  时间 2014-05-04

  清朝中期,月浦当地的经商小贩们就挑着货担行乡串巷,一边吆喝,一边敲击着手中的小鼓,发出响亮的声音,吸引顾客出门购物。据传,这些商贩们敲击的小鼓类似于江苏南部的“花香鼓”,鼓面直径在25公分左右,厚度约3.5公分,单面蒙皮,音量较小,但音色清脆,很有特点。
  以后,当地的民间艺人将货郎小鼓作为乐器在江南丝竹中演奏,但只是起到点缀的作用。到了清朝末年,为了参加庙会,灯会等庆典活动,当地的鼓手们将货郎小鼓的形制扩大到直径33公分,厚度为7.7公分,两面均蒙皮,还做了鼓架,这样,大大增加了音量,音色也较为浑厚,更适合于室外演奏。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和几代民间艺人的创造,演奏形式也相对定型。通常由八只小鼓,分两边对称而立,演奏中常用“对奏”的方法,为了增加色彩,他们还在八只小鼓的鼓沿上扎上绣有张果老,汉钟离、蓝采和、铁拐李等八仙形象的彩绸,这就是流行于上海市宝山区月浦镇、罗店、罗南、江湾一带的“八仙对鼓”(也称“八仙对鼓”“ 八拍对鼓”)“八仙对鼓”之名是由演奏形式的八只鼓沿上的八仙彩绸而定名的。为了丰富八仙对鼓的表现力,他们还时常加入木鱼、小锣、小钵等小件打击乐器,成为上海小锣鼓中的“细锣鼓”或“清锣鼓”的形式。在特别盛大的场合,他们还加入唢呐、笛子以及丝竹乐器,成为吹打乐或民乐合奏的形式。每年三月二十八日的庙会、正月十五的元宵等灯会五月端午划龙船,各地乐手云集一起,击鼓对阵一比高下,成为最吸引游人的节目。每当邻近农家有结婚喜庆,乡间乐手也要前往吹打一番,助兴作乐。“八仙对鼓”在盛行时,光月浦地区就有15个鼓队,最出名的是梅园油车宅北孙信甫(秀才)父,因鼓艺出众在民国初年由县赠鼓一只以示鼓励、他们经常演奏的曲牌有:《柳腰金》、《五梅花》、《小开门》、《普天乐》等。
  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宝钢的建设,全国各地的冶建单位汇集到上海宝山,这样就将山西的威风锣鼓、太原锣鼓、四川的闹年锣鼓以及浙东锣鼓等优秀鼓种带到了月浦地区。这就使“八仙对鼓”这种传统表演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,经过不断的创新探索,终于在原有的“八仙对鼓”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型的“月浦锣鼓”。两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:(1)扩大了乐队编制。加入了大鼓、排骨、十面锣、铜响器等,大大增强了气势,表现力更为丰富;(2)创作了一批优秀曲目。如《奋进鼓典》、《年会》、《古炮台之魂》等;这些曲目均在市级艺术比赛中获奖。(3)走向舞台。将广场艺术舞台化,如新创作的打击乐《搏》,进了上海音乐厅,在89上海文化艺术节上以最高分荣获优秀成果奖,当时的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、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张敦智教授评价该曲“有新意,有气势,很精彩”。在91年上海各界春节联欢会上,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以及当时的上海市领导朱基、吴邦国、黄菊同志均观看了打击乐《搏》的演出,并合影留念。
  目前,在月浦地区拥有各种锣鼓队达18支,演奏者逾千人,有工人、农民、战士、学生等,最著名的团体是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工人鼓乐团,他们先后在省、市级以上艺术比赛中多次获奖,并在96年参加中国上海.宝山民间艺术团出访法国和巴西,受到热烈欢迎。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月浦镇建造了全国首家乡镇锣鼓博览馆,鼓文化已成为钢城月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 
版权所有 365备用地址 沪IPC备 09031695-4号
网站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,如在使用过程出发现任何问题,或是对网站设计有任何意见和建议,都请联系我们,邮箱地址:bswgj@citiz.net
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4432号 | 政府网站标识码 31011300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