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浦锣鼓
月浦镇的传统锣鼓起源于清朝中期,当时的小商贩挑着货郎担、敲着“花香鼓”穿行于乡间小巷,这种小鼓就是月浦锣鼓的雏形。后来,为使锣鼓能参与乐队演奏,就在“花香鼓”的基础上,把鼓面扩大至直径33公分、厚度7.7公分,双面蒙皮、悬挂在胸前,鼓沿上围有“八仙”图案的彩绸;表演时,8只小鼓分两边对立,加上小件锣、钹等打击乐器和笛笙、唢呐等吹管乐器,取名为“八仙队鼓”。每逢灯会、庙会、端午节等民间节庆活动,当地鼓手相聚一起竞技表演,热闹无比;鼎盛时期,月浦地区就有这样的乐队15支之多。
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,随着宝钢建设,全国各地的冶建大军在月浦落户,同时也带来了各地民间锣鼓的精华,如山西威风锣鼓、太原锣鼓,四川闹年锣鼓和浙东锣鼓等;各种锣鼓艺术在月浦地区交相辉映、相互交融,便形成了具有海派特色的“月浦锣鼓”。这些年来,月浦锣鼓在国际、国内文艺舞台上频频亮相,获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,为月浦赢得了声誉。月浦镇多次举办以锣鼓为特色的国际民间艺术交流活动,向世界展示月浦锣鼓风采,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;月浦镇还建造了全国第一家乡镇鼓博览馆“百鼓陈列馆”。月浦镇成了闻名遐尔的“锣鼓之乡”。
|